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重归黄金年代在线阅读 - 重归黄金年代 第247节

重归黄金年代 第247节

    “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挟洋……”

    不等应安妮把最后两个字说出口,宋援朝抬手就制止了她:“是的,这个原因你心里明白就行了,不用说出口。虽然有些话说起来不好听,对于感情方面也有些难以承受,可这就是现实,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必要的安排和手段还是要做的。”

    应安妮沉思了片刻默默点头,正如宋援朝说的那样,这的确是一种陋习,可又是绕不过的一个问题,既然是外资,由西人出面比自己直接出面更合适,应安妮也不是食古不化的老古董,从理智上来说明白宋援朝的提醒是正确的,但在情感上的确有些不太能接受。

    “我明白了,我会尽快找一个合适的西人站在前台,对方将会是starlight公司在亚太区域的总裁,全面负责这一次的具体合资工作,至于我嘛,可以是这个人的助理……翻译……或者秘书?”

    说到这,应安妮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声笑冲淡了刚才有些凝重的气氛,让宋援朝也乐了。

    大致的框架谈好,应安妮就开始了她的准备。

    第二天一早她就匆忙离开了金陵去了香江,香江那边宋援朝特意给秦正国和徐慧他们提前打了电话,告知了这件事,具体安排他们会协助处理。

    应安妮走后,宋援朝这几天开始忙碌合资的事,先把报告什么的写好给林道远,和林道远说了下自己的安排。

    看了报告后,林道远也没说什么,只是让宋援朝回去等消息,合资不是小事,要通过讨论后才能决定,等意见出来后会有专人通知宋援朝这边,接下来就按程序走就行了,林道远也不便直接插手。

    暂时把合资的事放下,宋援朝回过头来继续关注新品上市的准备工作。

    销售公司这边除了少部分人和配送人员留守单位外,大部分人都撒了出去,去跑各地的市场,进行衔接和产品上市前的洽谈。

    燕京那边原本是宋援朝打算亲自去一趟的,但林宇航告诉宋援朝燕京他都已经搞定了,现在的林宇航和当初刚刚转业那会完全不同,八厂和三厂合并后,新的公司生产的人参蜂皇浆产品不仅继续旺销,而且推出的新品,比如润喉糖等一系列产品也得到了市场良好的反馈。

    如今林宇航在燕京算得上颇有名气的企业家了,企业也彻底从原本的中成药生产转为保健品类企业,并且逐步朝着食品行业进军。

    目前他们企业的产品在全国各地卖得大火,说一句供不应求丝毫不为过。而且随着年底的临近,保健品也进入了旺销季节,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客商上门求货,为了拿到他们公司的产品甚至不惜出高价采购。

    在这种情况下,买方和卖方市场完全是后者占据主动,其他的不说,如果一个大型国营商场里的柜台上没有摆上林宇航他们公司生产的人参蜂皇浆和其他产品的话,那么这个商场的经理、主任就是不合格的。

    所以在渠道方面林宇航已经占据了相当主动,远的地方不敢说,京津地区只要林宇航打个招呼,没有什么产品进不了当地商场的。

    正是因为如此,燕京和津门两地的市场,甚至包括常山地区的市场林宇航已经全帮宋援朝安排好了,根本不需要宋援朝操心。只需要派下面的人去衔接一下,做好接下来的入场准备工作就行。

    考虑到这个方面,再加上新品上市的急迫,宋援朝只能按下了回燕京看老婆孩子的冲动,而且他前不久刚请了假回去,这次如果再打着洽谈的名义去燕京说不定南都那边就有人说闲话。

    接下来的合资南都那边还不知道是什么反应呢,宋援朝可不想在这个时间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只能按捺住心里的冲动让孙耀良替自己回一趟燕京,给林燕和孩子带点东西探望一下,同时也和燕京、津门那边的渠道做一下衔接。

    孙耀良北上的同时,宋援朝也坐火车去了沪海。

    燕京和沪海是南北两个重点城市,相比燕京沪海要近许多,火车过去也不过一晚的时间,由于沪海市场的重要性,宋援朝不放心其他人来处理这个事,在孙耀良负责北方市场抽不出身的情况下只能宋援朝亲自跑一趟了。

    选了个周四下午的时间,宋援朝上了火车,在火车上睡一晚,周五清晨六点不到就抵达了沪海。

    出了火车站,一眼就看见穿着呢大衣的罗阳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靠在不远的栏杆边朝出口处张望着,瞧见他这幅样子宋援朝不由得笑了起来,提着行李快步朝他走去。

    “老宋你可来了,再晚来一会儿我就给冻死了……”瞧见宋援朝,罗阳笑呵呵地迎过来,两人到了近前还拥抱了下,放开宋援朝,罗阳笑着对他说道。

    打量了他一下,宋援朝也乐了,这小子外面是件黑色呢大衣,下身穿着一条同色笔挺的西裤,大衣里面是衬衫再加开司米的羊毛衫,这套穿着再加上罗阳高挺的身材看起来很有派头,如果再来一顶礼帽和脖子上围个白围巾的话,宋援朝甚至怀疑自己面前站着的是许文强呢。

    “你小子又不是没在沪海呆过,怎么穿成这样就出来了?沪海的天可不像燕京的天,这冬天的冷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我说老宋,上次来的可是夏天啊,这谁说不是呢,你们沪海的天还没到年底呢就冷成这样,这个冷和燕京不一样,简直就和钻骨头缝里一样,吃不消吃不消。走走走,我车停那边呢,我们上车再聊。”在沪海呆了一段日子,罗阳居然也学会了几句沪海话,虽说听起来有些洋泾浜,可用词倒也算是准确。

    宋援朝笑着和他一起朝广场左边走去,很快就到了他的车上,等坐上了车,打着火开了暖,罗阳这才缓了口气,从口袋里掏出烟递给宋援朝。

    第492章 白壳

    “这个车不错,哪来的?”宋援朝看了眼罗阳的这台车,这台车是辆崭新的蓝鸟,蓝鸟现在算是豪车了,虽然没秦正国的那辆大奔进口价格吓死人,可也不是普通人能开的。

    “朋友的车,借来开几天。”罗阳随意说道,至于那位朋友他没说,宋援朝也没问。

    “在沪海感觉怎么样?”宋援朝抽着烟,把烟灰小心弹到窗外。

    “还行吧,来沪海说白了只是一个跳板,我又没想在机关单位里长干,在这边混混日子比在燕京舒服多了,你懂得……”说着,罗阳伸指朝上指了指,宋援朝顿时就笑了起来。

    “对了,我下个月去香江,你去不去?”

    “不去了,我那边一大摊事呢,而且下个月元旦我得抽空回去看老婆孩子,哪里有你这闲工夫到处乱跑。”

    罗阳笑着点头:“这倒也是,你现在不是以前孤家寡人了,都是当爸的人了。香江我自己去吧,等回来后联系你,到时候我们再碰一下头商量点事?”

    “行啊!”宋援朝一口答应,罗阳去香江是因为他在香江的公司事,虽然小乔他们深得罗阳信任,但还没到独当一面的程度,而且娱乐公司不比普通贸易,更不是当年他们在大栅栏买服装,虽然公司建起来了,也挖了几个专业人士,可目前进展让罗阳很不满意,所以罗阳必须亲自去看看。

    一支烟很快抽完,罗阳抬手看了看手表问:“这还没到七点,等会我们去的那地方要八点过了上班,先去吃点东西?吃完了再去?”

    宋援朝点头答应,沪海这边罗阳都帮他安排好了,虽然宋援朝自己就是沪海人,可在关系这方面他却远远比不上罗阳。

    开着车先离开了火车站,找了地方后把车停下,两人去了一家饮食店简单吃了早餐,等吃完早餐时间也差不多了,取了车再往前开一段路就到了第二商业局大楼。

    第二商业局位于沪海最繁华的街道——大马路上。

    大楼的西边就是大名鼎鼎的第一百货(前大新公司),而它所在的大楼下面是先施公司和永安公司(第十百货),附近过去是新新公司旧址……这些都属于旧沪海的四大公司之一,如今也是最热闹的地方。

    把车停在后面的路边,罗阳带着宋援朝径直从楼后的门进了楼,这个地方前世宋援朝曾经来过,但因为系统归属不同,他也仅仅只是来过而已。

    相比那时候他来这里开会不同,如今的这幢楼还保持着原来的风貌,从外观来看相差不多,但是内部完全是天差地别。

    和宋援朝来的时候富丽堂皇的装饰相比,现在内部呈现出一种陈旧的样子,四处的墙上带着斑斑痕迹,就连地面原本有着精美花纹的大理石也灰暗无比,更不用说由于阳光的不足内部显得有些昏暗,上楼梯的时候有些年头的楼梯还会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楼里是有电梯的,但这个电梯别说是罗阳了,就连宋援朝也不敢坐。

    电梯的年头比宋援朝和罗阳加起来说不定还大些,是那种最老式的有拉门的电梯,而且这个电梯速度慢的很,人都上三楼了,电梯说不定还没到二楼呢,所以他们索性步行楼梯上去。

    到了四楼,罗阳带着宋援朝径直来到一间办公室,宋援朝看了一眼挂在办公室上面的白色黑体字的牌子,这是第二商业局业务处的办公室。

    第二商业局成立于1955年,1956年改名为沪海服务局,1958年又和粮食局、供销合作社、工商局合并,恢复了第二商业局的名字,后来把工商的业务又剥离出来划到了第一商业局,直至1994年第二商业局彻底撤销。

    从名字来看,许多人会误会第一商业局要比第二商业局更强些,毕竟一个是第一一个是第二嘛。可实际上第二商业局是负责全市范围内的副食品、饮食、服务行业甚至包括个体摊贩的工作,从这方面来说在食品方面的业务如果跑到第一商业局去谈事完全就是拜错了码头。

    到了门口,罗阳也没敲门,直接推门就走了进去。

    见他这么大大咧咧的样子宋援朝微皱眉头,不过也没说什么跟着罗阳进了办公室。

    办公室很大,足有三十多平米,靠墙那边摆着一张大办公桌,这张办公桌一看就是以前留下来的,也叫“大班桌”,是以前旧沪海的大买办和资本家用的那种,现在算是发挥余热为人民服务了。

    除了办公桌外,还有一圈沙发,沙发也是比较老的那种真皮沙发,依稀能看出原来的颜色,上面许多地方还镶嵌着铜钉,只是年头旧了许多地方颜色已经变得发暗发黑,只是坐的地方和扶手亮着本来的光泽。

    听到有人进门动静,正在办公桌前看着文件的一个半秃中年男子很是不悦地抬起头正要训斥来人,可当看见大摇大摆进来的罗阳时,刚在脸上浮现的怒色瞬间就变成了热情的笑意,连忙站起身,伸出双手就朝着罗阳迎了过来。

    “罗科,您怎么突然就自己找来了?打个电话我好下去接您呀。”

    “打什么电话,有着闲工夫我还不如直接上来呢,一来二去的你也不嫌麻烦?”

    “呵呵,瞧您说的,这不显得对您尊重嘛。”那男子乐呵呵地笑着道。

    “行了行了,又不是什么外人还弄这么客气,这种尊重还是留给你们局长吧。”罗阳和这个人似乎很熟,话也有点随意,还带着一种倨傲。

    那男子嘿嘿笑了几声,这才注意到罗阳身后的宋援朝。

    “这是我的好哥们宋援朝,老宋,这位聪明绝顶的同志是易育良,你叫他老易就行了,以前是王叔的秘书,后来调任到沪海的,都是自己人。”

    宋援朝也不知道罗阳提到的王叔究竟是谁,但他当然不会装着不知道,反而露出一副恍然的表情。

    “您好,易处。”宋援朝上前客气地向对方伸出手来。

    “您好您好,宋……宋科?”易育良一时间不知道怎么称呼宋援朝,喊同志似乎有些不合适,只能用刚才称呼罗阳的方式来称呼宋援朝。

    “呵呵,老易呀,我这个罗科是凑数的,老宋的这个宋科却是正儿八经的,而且他不是副科是正科,说不定等明年就得喊他宋处了。”罗阳在一旁打趣了一句。

    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是玩笑,却让易育良心里微微一惊,罗阳他当然了解,罗家的独子嘛,如今从燕京到沪海来挂职,虽然是在文化部门,职位也不高,可罗家的底蕴易育良却是一清二楚。

    如今罗阳因为还没正式毕业,所以只是副科级待遇的科员级别,用罗科来称呼只是一种客套。但罗阳提醒宋援朝的宋科是货真价实的,而且话里话外的意思宋援朝马上就要升副处了,这让易育良大为意外。

    看宋援朝的年龄应该和罗阳相差不大,应该不到三十的样子,这么年轻的正科级干部可不多见,尤其是罗阳对宋援朝随意加亲热的态度,更让易育良觉得宋援朝的来历不简单,弄不好和罗阳一样都是从燕京下来镀金的高干子弟。

    再联想到前几天罗阳给他电话里提到的事,易育良越发觉得是这个可能。何况宋援朝站在那边气度不凡,虽然显得很是客气,可骨子的那种自信不是一般人能装得出来的。

    想到这,易育良对宋援朝更是客气了几分,握手后连忙招呼着宋援朝和罗阳坐,亲自去一旁帮他们拿茶倒水忙的不亦乐乎。

    “老易,别忙活了,我们过来是有正事的,聊完马上就走了。”

    “别别,罗科、宋科,你们可是稀客,是我请都请不来的客人,怎么能坐会就走了呢?来来来,先喝茶,我这还有好烟呢,烟厂内部供应的,尝尝?等会中午我们一起吃个饭,也让我表表地主之谊嘛。”

    易育良很会说话,笑呵呵地把两杯茶放到宋援朝和罗阳面前,还跑去办公桌那边拉开抽屉特意取了一包白壳的内部烟出来。

    见到这个烟宋援朝不由得笑了,所谓的内部烟就是烟厂内部供应的香烟,这种香烟没有正式的外包装,通常是用其他烟包装倒装进行包装的,所以外面的颜色是白色。

    里面的烟也和普通烟不一样,因为内部生产内部供应,挑选的烟丝都是上品,制作的时候也更用心,这样的烟从口味来说远胜于外面卖的普通好烟,而且内部烟的产量极少,一个月也就那么一点儿,再加上从不对外销售,这种烟的一般人根本搞不到,能抽的都是有关系有地位的。

    换句话来说,掏出这么一包烟等于身份的象征,懂的人自然就懂,不懂的人也看不明白,这种无形的装x隐隐就提高了地位和身份。

    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不少人想尽办法去弄这种内部烟抬高自己,导致后来这种烟在市面上开始越来越多,当然大多数都是假的,可假货多了真货也就没人信了,等到九十年代后期,白壳烟几乎烂了大街,再也没人追捧了。

    第493章 想法

    罗阳大模大样点上烟,直接就对易育良问道:“老易,今天来就是上回电话和你说的那事,都过去好几天了,你这边安排的怎么样了?”

    “呵呵,罗科瞧您说的,您都提了我能不上心么?”易育良笑着说道:“沪海几大食品店,百货公司还有各区的烟糖、粮油、果品这些渠道全都打好招呼了,您只要到货前告诉我时间就行,我通知他们下面安排,到时候直接把货送过去找对接人收货就成了。”

    易育良早有准备,顺手把刚才去拿烟时候从抽屉取出一张纸递了过去,上面写着密密麻麻一排排单位名字和联系人名、电话什么的。

    罗阳接过扫了一眼就递给了一旁的宋援朝,宋援朝取过细看,表面平静,心里却暗暗高兴。

    罗阳还真是找对人了,易育良给出的这份单位名单非常齐全,几乎把沪海主要市场一网打尽。

    作为沪海人宋援朝非常清楚沪海的市场结构,这个沪海商品市场主要由几块组成,一块是各大百货公司,比如第一百货、第二百货直到十二百货。

    这十二家百货公司遍布沪海各区,是沪海百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第一百货最有名气,全国都知道它的名头。

    但在食品类产品上,各百货公司虽然有一定的实力,可并不占据市场份额的大部,实际上从食品类产品方面来看,真正占据份额的是沪海各大食品店(公司)。

    和百货公司一样,食品公司也分为一二三四五,其中名气最大的是大马路上的第一食品和霞飞路上的第二食品,此外还有一些老字号的食品店,都坐落在沪海商业最繁华的区域。

    除去百货公司和食品公司,各区的烟糖(烟酒)公司、果品公司、粮油公司也有各自的渠道,这些渠道覆盖了整个沪海的商业圈,易育良拿出来的这份清单里全有。

    当然了,沪海还有大大小小的烟纸店,这和金陵是一样的,而且从数量来说远超金陵地区。不过宋援朝并没有采用当初在金陵的直供销售模式,当时在金陵用这种销售模式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金陵同类饮料厂家并非只有一分厂一家,市场有相当竞争,而且一分厂因为之前厂长贾凡不作为的原因仅仅只维持一个供销社的渠道。

    二来,金陵是一分厂的所在地,天然就有地利之便,直供销售模式在本地很容易展开。

    用这种模式迅速打开市场是最合适的手段,可这种手段在新品销售方面就不适用了。

    如果在新品销售方面也采用这种模式的话,宋援朝必须在各地进行大量的投入,这个投入不仅需要足够满足和辐射地区的仓储,还有配送等等。这样的做法有些不合时宜,再加上新品刚准备上市,产品在全国市场是独一无二的,用最小的代价打开市场采取现在的方式是最合适的。

    当宋援朝在看这份名单的时候,易育良马上就明白了罗阳说的这件事正主就在自己面前,能让罗阳这么上心,还亲自带人登门,这个宋援朝可不简单啊。

    看完名单,宋援朝微微点头,询问易育良一些细节,比如后续的账款结算,货物摆放位置,单次送货量等等各方面。

    易育良边听边从口袋里掏出个本子记下,能回答的当即就给了宋援朝答案,暂时吃不准的他也坦然和宋援朝说自己会去和下面沟通,以他的看法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除非产品实在是不好卖,摆在店里一个月都卖不出去几件,一般来说他都能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