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都市小说 - 重生之收藏大玩家在线阅读 - 第1124章,露脸的机会,题字

第1124章,露脸的机会,题字

    徐老师的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另一位鉴定专家接过话筒,说道:“”徐老师说的对对,我们也想听听收藏者的意见,这幅长卷毕竟是沈总发现,并且从国外带回到国内。我们也想听听,沈总当初是怎么判断这幅绘画的。”

    沈瑜知道徐老师这是在给自己制造露脸的机会。之前的安排中,自己也做了准备,这个时候不好推辞。

    他走上台接过话筒,说道:“感谢诸位专家、收藏家和嘉宾,我是会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斗胆说说收藏这幅画的过程,不敢说什么意见,说的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正。”

    他先说了第一次见到这幅绘画时的场景,然后说道:“到这幅绘画的时候,我先想到的是王翚以北方山水和仿古为题为题所作的一些绘画长。

    目前所知较早的有他在1669年所绘,现藏于钮約的《太行山色图卷》,此卷全用范宽雨点儿皴法。1688年所作,原藏于泉城的《太行山色》图轴,其布局和皴法以范宽为主,而其山石的勾勒之法仍然不脱离关仝窠臼;另外一卷也同样绘于1688年,藏于首都博物馆的《仿范宽溪山行旅图》卷,其布局设置虽与本卷之开端和结束处略有不同,但其全篇构图与笔墨绝然相似。

    我以此判断,王翚对北宗关仝、范宽的喜爱是比较强烈的,至少以目前存世有三卷一轴来看,这种情况是存在的。

    从时间上来看,1687年,王石谷所作本卷《太行山色》和1688年所作《太行山色》图轴以及《仿范宽溪山行旅图》卷是其对北宗山水极为热衷追摹创新的时期,依顾鹤庆跋曰“盖先生以盛年锐志遇此不世之珍,自应抖擞精神与之血战,不使一笔放过”。

    不仅如此,王石谷在中年,尤其是1680年代,是以精湛的笔法绘制全景构图之巨幅长卷比较集中的时期。

    如康熙十二年,1673年《仿巨然夏山清晓图》、康熙十五,1676年《仿巨然夏山烟雨图》,以及刚才提及的两卷等等,如果说前两卷的绘制是出于自发,那么绘制后二卷或许是对1691年《康熙南巡图》的绘制做一种不自觉的准备。

    1684年康熙帝首次南巡成功,便着手计划于1689年第二次再行,其降诏制作新的圣驾纪实图。

    这个时期王石谷渗和董巨、关仝、范宽、李成之北宋绘画语言绘制长卷,这或许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

    我买下这幅作品之后,又查阅了一些资料,记住了有一位收藏家的评价。

    吴湖帆在题王翚《仿巨然夏山烟雨图卷》言曰:“故石谷画当以四十至五十为极诣,五十至六十自具面目,六十至七十渐落俗套、每失韵致,七十至八十有衰颓气,八十以外又复变化入神,用笔如万岁枯藤,苍辣兼具,有空前绝后之妙。后人之诋諆石谷者,盖多见其六十以后八十以前作也”,所谓“自具面目”之时,应言说王翚“融合百家,集古大成”之时。….众所周知,王翚的摹古之作能够“如镜写形,如灯取影,毫发不遗,与旧并观如出一手”,已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地步。王时敏在《西庐画跋》中称“石谷画道甲天下”;周亮工在《读画录》中推其为“百年以来,第一人也”;吴伟业、曹倦圃、钱牧斋等人甚至直呼其为“画圣”,但王翚之“摹古”既是其研习绘画之法,也是其绘画创作之理想,其大量以“仿”为名的作品实际上却只是借古以表今,即以古之名,观今之态,体现出个人的对精神性的认知与追求。在对古代经典的重新整合过程中,王翚打破了董其昌提出的南北格局,成为元明清正统文人画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结点。”

    沈瑜把游戏提供的一些信息,做了整理,有已知的信息,也有独特的观点。他的发言结束,场中响起热烈的掌声。

    滨海博物馆的馆长说道:“今天大伙儿的发言,总结了一些很宝贵的观点。沈总,我建议都记录一下,可以出版,您看怎么样?”

    沈瑜说道:“坚决支持。”

    之后又有人要发言。

    沈瑜看到石组长站了起来,对众人示意自己要离开。

    研讨会只得暂停。沈瑜和一帮嘉宾送石组长离开报告厅。

    石组长对沈瑜说道:“沈总,恭喜你。今天的展览很成功。这种活动以后要更多的对社会开放,另外你们的展览也可以把更多的本土艺术,特别是滨海的传统艺术也容纳进来。”

    沈瑜说:“石组长的指示,我们一定记住,在工作中落实。”

    金部长说道:“石组长的给我们提出了重要指示,能否请您给博物馆留下墨宝,督促大家以后工作。”

    石组长停下了脚步,说道:“我的字不太好,徒惹人笑话。”

    金部长还有林主任等人纷纷表示,石组长太谦虚了。

    十组长想了想,终于点头答应。

    沈瑜早已安排好工作人员准备好,请石组长一行人走了几步,来到会议室。

    工作人员已经准备好了传统的文具和西式的文具,为写字者提供了多种准备。

    石组长看了看笔墨纸砚以及宣纸,拿起准备好的毛笔,写了一行字。

    传承优秀文化。

    在场的人纷纷鼓掌,赞扬石组长的字好,内容更是贴切。

    石组长拿放下毛笔,对着题字端详半天,才说道:“你们别只说好,我自己觉得不太满意,但是一时之间也写不出更好的。”

    他对沈瑜说道:“沈总,这幅字,你们可以留下,但是可千万别放到展厅里。”

    沈瑜说:“一定放在显眼的位置,作为对我们工作的督促。”

    石组长再次和沈瑜握手。“我还有事儿,就不打扰你们了。你们继续工作。”

    众人送石组长离开。

    一行人来到庭院中的时候,石组长似乎无意中看向了庭院围墙的另一边。这里的位置,正好可以看到常家的博物馆。

    那里冷冷清清,和这边热闹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她停下了脚步,指着常家的博物馆,问道:“那是常家的项目吧。”

    这话问完,周围顿时安静了下来。来送石组长的人,都知道这个项目。

    金部长急忙说道:“是,是常家的项目。这个项目拖延的时间有点长,我们正在加紧督促。”

    石组长没有在说什么,点了点头。

    车辆开过来,孙主任打开车门,石组长上车。

    欢送的一帮人排着队,对着车辆挥手。直到车辆离开,就准备各自散去。

    沈瑜转身,无意中看到了人群中有一个熟悉的人,有些惊讶的说道,怎么是你?请下载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

    齐东野老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齐东野老的重生之收藏大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