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大明镇海王在线阅读 - 第1770章,总是要有一代人去吃苦受累的

第1770章,总是要有一代人去吃苦受累的

    “大家都看看吧~”

    弘治皇帝将刘晋的奏疏传给佀钟、王守仁、韩文、杨一清等人,让他们也都看看,然后发表下自己的意见。

    几人拿到奏疏也是非常快速的看完,一个个也都沉思起来。

    “大家都说说看吧。”

    弘治皇帝扫了一眼众人说道。

    “陛下,臣以为刘公所献之策正符合我大明当今之时局,乃是为我大明千秋万代之繁荣昌盛的根本。”

    “铁路公路的便捷和作用依然无需多说,铁路和公路所到之处,不仅仅商货流通,政令通畅,更是有利于我大明对各地的管理和控制。”

    “边境之地尤其重要,黑土省远离我大明本土,而黑土省土地肥沃,平坦开阔,极其适合发展农业,修建铁路,不仅仅可以加强我大明对黑土省的控制,也可以带动黑土省农业的发展,使其尽管成为我大明的粮仓。”

    “另外在大明发展的布局和规划上,也是非常正确的,天府之地,自古富庶,但因为交通不便,商货难通,如能够修建一条铁路通往四川的话,则四川必定会成为我大明又一江南之地。”

    “湖广和江西随处内陆,但有长江水运之便,只需疏通江河道路,多建港口和码头,这湖广和江西也可以和江浙相比。”

    佀钟作为次辅,也是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了赞同,这份浩大的计划一旦完成的话,铁路成为连接大明各地的动脉,公路则是成为了血管,大明国土虽大,但也再也不用担心统治和管理的问题了。

    “陛下,刘公和佀公所言有理。”

    “刘公所提及均衡发展的道理更是非常重要,我大明之富庶不能只富一地,应该是各地都富裕,大明上下都富裕才行。”

    “臣以为不仅仅是湖广和江西,辽东地区距离京城很近,又有渤海交通之便,同时辽东资源丰富,又是大粮仓,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重点发展辽东渤海地区和黑龙江下游出海口地区,将其打造成我大明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船只产地和钢铁大省。”

    “另外两广地区,维度低,天气炎热湿润,珠江出海口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土地肥沃,又有海运之利,同样具备发展的潜力,朝廷也应大力的支持。”

    王守仁沉思一会,对刘晋的计划进行一些了补充。

    大明现在是有条件、有实力进行整体的大规划和大发展,不是说穷的只能够一個个轮着来,可以同时在多个地方进行建设。

    听完老王的话,刘晋也是直点头,辽东和两广,这是刘晋自己所没有考虑到的。

    在刘晋的规划之中,辽东那是大粮仓,搞农业就可以了,至于两广,现在是岭南之地,还不具备开发和投资的条件。

    但其实辽东地区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煤炭、钢铁、石油、林业资源等等都非常的丰富,交通也是极为便利。

    南边这边是渤海,坐船就可以直接到京津地区了,辽河又可以当河运,东边这边是朝鲜,在往上一点就是后世的海参崴,这也是一个大港口。

    当然放在毛子的手中显然是有些浪费了,现在在大明帝国的手中,好好的经营下,这里显然也是一个不错的港口,可以依托辽东地区的资源搞搞钢铁冶炼、船舶制造等产业。

    两广地区,虽然现在在大明来说不算什么,但两广有两广的优势,临海,天然的优良港口极多,北可以上湖广、江西,往南可以下南洋几省,往东可以往福建、江浙,往西则是大明的西南诸省。

    现在大明人的种植园在南阳地区遍地开花,这两广也同样可以发展起来,没道理说比别的地方差。

    更何况,现在的琼州有密云铁厂的分厂,有天津造船厂的分厂,已经是有着不错的基础了。

    朝廷这边只需要在这些地方投资建造一些港口、城市、修建道路、再将铁路修建过去的话,自然而然,这些地方也都是可以迅猛的发展起来。

    当然,刘晋的这份规划,只是限于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后世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后世那还是有大量的政策、资源的大量投入,这才造就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繁华,也是让广东一跃而起成为了第一大省。

    但事实上,别说广东,两广加起来在古代也是不如湖广、江西、河南等这些内陆省份的。

    不可否认两广的区域地理优势,在海洋时代是非常有用的,即便是大明朝廷这边不进行什么规划,伴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广地区同样也是能够发展起来的。

    “一下子如此大规模的修建铁路和公路的话,我大明财政能够支持的起?”

    新的户部尚书梁储想了想说道。

    他默默的算了下刘晋所提出来的这项浩大的基础建设规划,单单是修铁路到厚照城这边,需要花费的银子都是需要上亿两白银,铁路太长了,即便是现在铁路已经修到了南云省和中亚省、河中省。

    再从这三地修过去的话,依然还有很长的道路,关键是没有什么人愿意投资这些铁路,这里远离大明本土,经济又不行,投钱进去了,猴年马月才能收回来。

    这就意味着,所需要的资金大部分都需要朝廷国库来承担了,尽管是为了巩固边防,但投资太大的话,依然会对大明财政造成巨大影响。

    更何况,还要同时修前往天府的铁路,自古以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要修铁路到天赋去,天知道要用多少银子去铺路。

    可能修到欧洲的厚照城去有个几亿两银子就足够了,因为大部分地区都是平坦开阔的地区,无非就是路长,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也不需要额外的太多银子支出。

    可是要修到四川去,虽然从西安修过去,路程并不算多远,和修到欧洲的厚照城去没得比,但是普通的地方,一里铁路有五万两银子就足够了,这修到四川去,搞不好一米铁路都要花上万两银子,天知道要投多少银子进去,更何况技术难度也太大了。

    这都是要花钱的,大明国库虽然现在有银子,但这样花银子的花,恐怕也是经不起的啊。

    “完全是可以支撑的起的,我们不需要一次性将所有的银子都拨款到尾,而是一个月、一个月的分批去拨款。”

    “一年、两年建不完,我们就分五年、十年来完成这件事情。”

    “铁路和公里都是要修的,有些时候,我们已经不能去计较银子的投入到底划算不划算了,而是要站在整个大明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角度去考虑这个事情。”

    刘晋想了想非常肯定的说道。

    不管要投多少的银子进去,也不管要修多久的铁路,一定要修,也是一定要发展的,因为铁路、公路对大明来说意义非凡。

    “这修往欧洲厚照城的铁路,我估计至少也是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可以修建完成。”

    “修往天府的铁路,可能就需要二十年、甚至于三十年的时间才能够修建完成。”

    “另外还要从江西修铁路到岭南的广东地区,这可能又需要十多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

    “这对于我们大明来说,也意味着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大明宽裕的财政将会变的相对紧张。”

    梁储听完,大致的计算了一番之后说道。

    “这只是按照我们现在的施工进度来算,所以会觉得需要怎么长的时间,技术是在不断的发展的。”

    “以前的时候哪里会想到有一条会有火车,还有汽车、卡车等等东西的出现,但现在有了,对于我们的交通和生产来说都是飞跃式的发展。”

    “还有财政问题,在十多年前的时候,我大明一年的国库税银收入不过三百万两,现在我大明一年的国库税收已经超过了12亿两白银,增长是非常快速的。”

    “可能再过十年的话,我大明的税银可以达到20亿两也是难说的,现在看起来是会造成不少的困难,会让国库紧张,但在将来来说,或许就不一样了。”

    刘晋沉思一番之后也是说道。

    “嗯~”

    弘治皇帝和众大臣听完,也是纷纷点头表示了赞同。

    大明的国库收入增长是非常快速的,而且大明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税收自然增长就快。

    “刘公说的有道理,总归是需要一代人去做这些事情的,我们现在不做,将来子孙就要去,现在不去修铁路,将来,子孙就要去修铁路。”

    “我们现在将铁路给修好了,子孙后代就可以享福,有困难也是现在的困难,随着经验和技术积累,肯定是可以越修越容易、越简单,费用越低的。”

    杨一清站出来表示了赞同,他这个工部尚书当然是最喜欢修路什么的了,这样才能够体现出他工部尚书的重要性。

    “嗯~”

    众大臣听完纷纷点头,梁储见此也不再说话了,他比起周经来,日子就好过多了,不用一文钱扳成两文钱来花。

    “那此事就这样定了!”

    弘治皇帝见大家意见同意,也是拍板定下来。中华田园牛的大明镇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