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在线阅读 -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43节

穿成科举文里的嫡长孙 第43节

    “是,大抵就是从这两个入手。”裴少淮应道,又说,“过不了多久,就会有结果了。”

    “徐伯伯说得对,大哥已经很厉害了。”裴少津言道,“至少说很长一段时间尚书府都不敢再使绊子了,我们可以好好读书了。”

    兄弟二人一直都在抓紧功课,裴少津在为来年的院试做准备,裴少淮则在为后年的秋闱做准备。

    两人一前一后,在科举道上坚毅前行。

    徐家里,淮津两兄弟走后,徐大人找来徐瞻、徐言成,与他们说道:“裴家小郎日后可以成大事矣。”

    又言道:“言成、言归能有这样的小舅在前头鞭策,亦可成一番事业。”

    兴许是考虑到言成的感受,徐大人添了一句:“当然,我们言成本身就是一个独具天赋的好苗子。”

    “祖父不必担忧我,孙儿今年都十三了……同窗七年,孙儿岂会不明白‘择交如求师’的道理。”徐言成嘿嘿笑道,又言,“夫子说我比二叔少年时候厉害多了,总不会考得比二叔差的。”

    “你小子,竟敢拿二叔来打趣了。”徐瞻笑道。

    徐家能三辈出人才,段夫子是一方面,徐大人的管教又是一方面。不管步子是大是小,走直路总会比走弯路要快。

    ……

    ……

    裴少淮的推测没有错,如今的裴尚书确实是得圣上重用的。去岁,六部当中成绩最大的当属吏部和兵部,都在去旧革新上有所作为。

    早在前两年,或是上书、或是在早朝大议时,裴珏便屡屡提出大庆朝的巡察制有弊端,以自己在成都府为官多年为例,直言道朝廷派下来的巡抚监察御史敷衍了事、独断专行,把巡察之职当作敛财之机,随行必八抬大轿,已经到了法多废弛、弊端踵至的地步,不得不治。

    圣上深以为然,授命裴珏考察淘汰巡抚,带领吏部修改《巡察纲章》,规定限制各巡抚监察御史一条条遵行,不许应付了事。但有不公不法之事,准许同级之间、同职之间,甚至是下级向上“互相纠举”。

    革新实行一年有余,巡察一事初显成效,裴珏自然首当其功。

    兵部胡尚书则是上谏道“大庆武官世袭,旧官加新封,一代代累积,武官之数已不下九万余人”,又言道“数目之多,却挑不出可用的将才”,大言其中弊端。

    圣上授命胡尚书整改,完善武举制度,替朝廷挑选精兵强将,以备后用。

    胡尚书出身高,不惧那些军功勋贵,大刀阔斧改动武官任用之制,如今亦初显成效。

    故此,朝上文武百官都能看得出来,下一位入阁的,恐怕要从这两个当中去选了。

    偏偏值此关键时候,尚书府出了差池,于是让胡尚书先了一步,裴珏官任原职。

    ……

    至于圣上如何处置金蝇虫之事,裴少淮是后来听徐大人讲述,才知晓的。

    那日,退朝之前,圣上专门将金蝇虫一事拿出来说,还挑了几个比较典型的奏折叫人念了出来,其中就有人说到尚书府设立学堂,养的就是一窝“金蛋蛋”,意图不轨。

    “裴爱卿,你如何解释?”圣上淡声问道。

    “微臣冤枉。”裴珏仗言道,“自竹贤书堂设立以来,共收了一百五十九名京都子弟入读,有高门子弟,亦有不少六七品官吏之子,有八十七人过了院试,又有十一人过了乡试,如此骄人的成绩,岂可诽谤其为甚么金窝窝?微臣恳请圣上明察。”

    尚书府敢设立书堂,自然不会说只吃喝玩乐,误人子弟,这样岂不是得罪人?竹贤书堂还是做出了些成绩的。

    只不过,他现在这样解释又有何用?外头传闻之烈,不是也是了。哪怕是平日里几个世子正常出去玩乐,阔绰了些,但凡是有裴少煜在,只怕都会被人当做是裴少煜怂恿世家子弟不务正业,风花雪月。那些和尚书府本就若即若离的人家,恐怕不得不多留个心眼,不敢再把孩子送过去。

    故此,即便用“成绩”自证清白了,这筹谋多年的金窝窝也散了,那裴少煜的名声也毁了,这瓶万金油恐怕是滑不起来了。

    圣上微微颔首,表明他信了,又问道:“船上那两名扬州女子,又如何解释?”

    裴珏佯装羞惭,几次欲言又止,最后才道:“回圣上,微臣自身相貌粗陋,故此有一恶习,最喜美人伺候在畔,这两名女子乃是孙儿买回来孝敬我的,绝非外头传言的甚么青倌儿红倌儿。”

    朝堂上一时语寂。

    “裴爱卿喜好美人?”

    “是,微臣喜好美人。”

    圣上又问:“朕怎从未听闻过?”

    裴珏面不改色,应道:“如此恶习,岂好叫圣上知晓。”

    圣上再微微颔首,又信了。这两个美娇娘既然在朝堂上露了名,事后尚书府也只能抬回家中好好供着。

    那么这些上奏的奏折,自然也算是有了回应。

    “尚书府之事已经查明,然‘帮闲’之事尚未了去。”圣上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帮闲之风不可不治,叫其祸害百姓扰乱风气,风花雪月奢靡之态更是不可取,今日若是不好好整治帮闲,他日便真的有金蝇虫飞出来,祸乱朝政,此事……”

    圣上停下来想了想,对裴尚书道:“此事便由裴爱卿带头整治罢,限期一月,不止京都之内,但我大庆之内,皆要休整。”

    “臣受命。”

    圣上又道:“那王学士荣退多年,已经年老,裴爱卿还是送他回乡养老罢。”

    “微臣遵命。”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京都城里的帮闲们如老鼠般,只能抱头躲着,再不敢现形。

    ……

    伯爵府内。

    裴少淮向祖父请安,却见祖父神色郁郁,没甚么精神,于是问道:“祖父可是有甚么心事?”

    裴老爷子愣了半晌才反应过来,问孙儿说了甚么。

    裴少淮猜出了一二,于是改言道:“孙儿说祖父多多休息,养好身子。”

    “你有心了,我省得。”

    近来家中不曾发生过甚么大事,事事井然有序,能让祖父心情郁郁恐怕与尚书府那边有关——裴尚书入阁失败之事,已经不是甚么新鲜事了。

    祖父或是因为这个?

    对于尚书府那边,即便他们做了许多阴损的事,裴老爷子也明白了兄弟之情已经分崩离析。可裴少淮总觉得,祖父好似对于这个弟弟有一种惭愧之情,长久不能放下。

    显然,裴尚书并不领情。

    裴少淮不敢直接问祖父,只能想着何时向父亲打探打探,总要知晓缘由才能治理病症。

    第42章

    春寒褪去,天气渐渐暖和起来。原以为英姐儿是受寒而脾胃不好,眼下暮春昼暖,她却仍是不得好胃口,每日恹恹的,脸色有些苍白不见红晕,似那春日凋零的碎萼一般。

    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谷雨一过,这春日便算是尽了,转入初夏。

    这日,英姐儿吃了一碗燕窝后,便没有胃口了,同林氏告退,说是要回院子里歇着。

    “拂冬,扶小姐回去歇息罢。”林氏吩咐道,又言,“吃食都在灶房里温着,小姐有胃口的时候,你要赶紧去取,不要耽搁。”

    英姐儿安慰林氏道:“喝了嬷嬷煨的鸡汤,女儿近来已经好多了,娘亲不必牵挂着,女儿晓得照顾好自己。”

    林氏摸摸英姐儿的脸,疼惜道:“还是瘦了。”

    正说着,却见丫鬟拂冬吨一声跪地,焦急同林氏道:“大夫人,请您治奴婢的罪,奴婢前几日见到小姐私底下在偷偷试药,是奴婢愚钝后知后觉……”

    “拂冬,你休要胡说。”英姐儿想拦住拂冬。

    既是她生的养的,林氏自是最为了解女儿,拂冬只说了一句,她便能从头到尾猜出了七八分。林氏脸色怒而苍白,声音硬又颤颤,斥责英姐儿道:“是我把你娇惯坏了,任性到不懂的疼惜自己。”

    又让拂冬把所知晓的一一说出来。

    拂冬言道,小姐近来总是喜欢一个人待在屋里,说是春乏要好好歇息,不许人来打搅她。前几日,拂冬趁着暖阳想晒晒衾席,一下子忘了小姐的吩咐闯了进去,撞见自家小姐正在用炭炉子煎药,桌上零零散散摆着各类干药材。

    无怪平日里总觉得房内的药味过于冲了些。

    英姐儿哄住了拂冬,说她只是一时好奇,照着古方子学习煎药而已,叫拂冬不要说出去。

    这几日,拂冬愈想愈觉得不对劲,今日听到大夫人说小姐消瘦了,愈发怀疑,于是赶忙上前向大夫人禀明了此事。林氏母女素日里对拂冬十分不薄,不管是从哪个方面着想,拂冬都不能见着小姐再错下去。

    林氏又怒又怨又怜,这会儿也顾不得斥责、管教英姐儿,而是吩咐小厮道:“去王家把王太医请来。”王家世代从医,王太医年六十九,原任职于御药房,其次子医术已成,前年进宫顶替了他的位置,王太医便告老荣退了,平日里也会不时出诊富贵人家。

    “跪下。”

    林氏这才开始管教英姐儿,问她为何如此不自爱,还叫亲人替她担忧。

    英姐儿认错,十分自责,言说自己只顾一己之欲,没有考虑到家人会为她忧心忧虑,实为不孝。

    她也说出了自己的所盼所想所忧,言道:“三教九流,医者只纳为中九流,于男子而言行医尚且不易,于女子而言更是千难万难,甚至以巫医相称。女儿在家中,尚能得父母姐弟包容一二,容许我种药圃、研医理,待到岁末及笄,他日许了人家,顾及家族名声恐怕再不能染指于此道……女儿觉得时间紧迫,一时迷了心神,才会犯糊涂以身试药。”

    又哭着言道:“女儿明白,竹姐姐那样胆大聪慧的,尚且被逼得进宫谋一条出路,女儿一直被家里护着爱着,无所长处,本不应再给伯爵府添麻烦,可女儿总忍不住去探知去尝试……”

    “请母亲宽心,女儿立誓再不敢了。”

    听了英姐儿的一番话,林氏哪里还舍得斥责她,只怜惜扶她起来,抱在怀里,抚摸道:“娘亲只是心疼你的身子。”

    王太医来了,切脉望问之后,又看了英姐儿的药箱,辨认都吃了哪些药材,最后才道:“裴夫人莫要过于担忧,英小姐识得药理,不曾吃错方子。只不过没有注意用药剂量,决明子荷叶用量过大,导致身子虚寒,才会一直食欲不振,日渐消瘦。”

    又言道:“我开个温补的方子调理一段时日即可痊愈,日后万不可再莽撞行事了,医理药理非数十年积淀不可成。”最后这一句是在善意提点英姐儿。

    林氏神色缓和了不少,应道:“劳烦王太医了。”

    “分内之事。”王太医应道,想了想,又劝英姐儿,“学医虽不比读书,却也和读书有一样的道理,莫说数月,即便是数年,又有名医帮带教习,也未必能小成,英小姐理应循序渐进为妥。”

    “谢王太医提点,我省得了,不敢再犯糊涂。”

    ……

    裴少淮散学归来,听闻了此事,放下书箱便往姐姐的院子去。

    “母亲说得没错,是我自私了,扰得你也不安宁,不能好好专心读书。”英姐儿惭愧说道。

    “咱们姐弟还说这样的话。”裴少淮安慰姐姐道,“姐姐先把身子调理好,研习医理的事往后再慢慢论。”

    又劝道:“姐姐平日也曾读史,应当记得姜太公八十才遇文王,晋文公六十五率军破楚,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言当世之要,成三代之光。”

    “我明白你的意思。”英姐儿应道,“王太医也同我说了,此道要遵从循序渐进的道理,为人一世学一世,我不该贪的……往后我只当是个喜好,有则学一些,无则不强求,不会再冒进了。唯有一点,我还是会继续学的。”

    “姐姐能这样想便好。”

    这个世道本就是女子要比男子更难一些,英姐儿能看清楚事实,也是一种成长。

    裴少淮从姐姐院里出来,心情一直很沉郁,他的到来确实改变了很多事,避免了不少祸端,但有些事是他改不了的。

    英姐儿痴迷于药理,已开始涉足此道,谁又能断言这是个好,能一帆风顺呢?

    能执掌命运的,只能是命运本人,而非他。

    这样的感悟把裴少淮曾经的自大击得粉碎。

    半月之后,英姐儿身子已经大好,又恢复了往日活泼的性子。这日,林氏正打算去戏楼和酒肆里查点账目,正准备上马车,只见英姐儿带着拂冬跟上来,说道:“娘亲一个人怕是忙不过来,女儿跟过去打打下手罢,哪怕是帮着誊记账目也是好的。”

    林氏欣慰笑了,开怀言道:“那自然好,我早便打你主意了。”母女二人搀扶着一同上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