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扬明在线阅读 - 第720章 论罪

第720章 论罪

    四月初一,易出行。

    与两千里之外的西北大地不同,京畿之地这几日却是晴空万里,空气中已然带上了一丝暑意。

    正午的阳光散漫之下,雄伟的北京城内行人如织,车水马龙,端的是一副热闹景象,对于大多数京师百姓来说,陕北的乱局都与他们无关。

    唯有少数心存"天下"的读书人倒是整日关心起朝廷的邸报,打探着陕北的最新消息。

    ...

    ...

    "都看看吧,陕西那边发生民变了。"

    望着刚刚被自己叫进宫的几名心腹重臣,面色平淡如水的朱由校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随手将手中通政司刚刚送过来的奏报递给了身旁的王安,示意交由堂下众人传阅。

    朱由校的声音虽然平淡,但却在几名重臣的心中升起了一阵滔天骇浪,兵部尚书孙承宗甚至不顾尊卑,仗着年轻力壮,径自越过首位的内阁首辅周嘉谟,一把将司礼监秉笔手中的奏报接了过来。

    天子不是已经于上个月初调拨粮草进陕了吗,怎么还会掀起民变?陕西的那些官员们莫不是吃干饭的不成?

    自古以来,陕西那地方都是民风彪悍,若是一旦掀起民变,那定然不可小觑,极大可能会酿成灾祸。

    见到即将到手的奏报被身旁的兵部尚书抢走,周嘉谟却是顾不上生气,连忙凑近了身子,与孙承宗一同翻阅。

    奏报上的文字并不多,不过短短几行,故而孙承宗很快便是看到了尽头,之后便是有些茫然的抬起了头,望着案牍之后的天子微不可查的松了一口气。

    很快,内阁首辅周嘉谟便从孙承宗的手中接过奏报,并且交给了周遭几名翘首以盼的同僚查阅。

    "都看完了?"

    见到众人查阅完毕,朱由校轻轻的叩击了一下面前的案牍,不急不缓的说道。

    "陛下,延安知府张辇渎职无能,方才酿成此等祸事,臣请即刻将其押回京师,交由三法司会审。"

    顾不上考虑许多,次辅朱国桢干脆利落的于座位上起身,冲着朱由校一躬身,言辞灼灼的说道。

    无论如何,那劳什子义军首领王嘉胤都是在延安知府张辇的眼皮底子下一步步坐大,进而拥兵造反,威胁到了官府的统治。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那府谷县的县令县丞等人已然在先前的战事中沦为了王嘉胤的刀下亡魂,自是不用考虑他们,故而延安知府张辇便成为了首当其冲的"替罪羊"。

    无论那张辇在后续的守城战中表现出何等的气魄,都无法改变他"纵容"王嘉胤拥兵造反的事实。

    与暖阁中众人想象中不同,案牍之后的天子许久没有传来声音,像是在斟酌什么一般,一时间其余几名官员均是下意识的闭上了嘴巴,一股冷意充斥着乾清宫暖阁之内。

    "嗯,令赵吏将其押解回京,交由三法司会审吧。"

    就在暖阁中众人已然等的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天子清冷的声音于暖阁中悠悠响起,令次辅朱国桢脸上一喜的同时,也让首辅周嘉谟暗道一声可惜。

    早年间他奉命巡视两广军务的时候,曾与刚刚出仕不久的张辇打过几次交道,故而颇有些印象。

    但正如身旁的朱国桢所说一般,张辇身为延安知府,对于此事负有不可推卸的作用,如若不是因为在后续的战事中表现出宁死不降的气魄,恐怕此时讨论的就不是将其交由三法司会审,而是即刻就地正法了。

    没有理会下首两名重臣的不同反应,案牍之后的朱由校对于张辇这个人没有太多印象,但对延安府这个名字却是"讳莫如深"。

    原本历史上将明廷搅得天翻地覆的几名农民军首领,诸如李自成,高应祥,张献忠等人全是出身陕西延安府。

    这也是朱由校闻听陕西西安府,延安府受灾严重,便迫不及待的派遣锦衣卫以及左都御史进陕的原因所在。

    但他却是没有料到,此次延安府的确发生了一场祸事,主角却并不是诸如李自成,张献忠等人,而是一名叫做王嘉胤的府谷县富商。

    依着锦衣卫赵吏同时传回来的秘报,这王嘉胤早年间曾与族弟在山西边军任职,很有可能参与了昔年的勋贵走私,故而积攒了不菲的身家,并且好巧不巧的赶在自己继位之前,回到了陕西老家,没有受到八大晋商通敌案的波及。

    并且赵吏也在秘报中详细说明了,这王嘉胤并未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只不过恰逢被延安知府张辇察觉到了端倪,方才不得不提前发动。

    对于王嘉胤这个名字,朱由校虽然没有太大的印象,但是他却清楚一件事,原本历史上诸如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独领风骚"。

    在他们这些人登上历史舞台之前,农民军的起义首领另有其人,李自成等人声名并不显,只是随着诸多农民军首领伏诛,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方才一步步展露峥嵘。

    这王嘉胤十有八九,就是原本历史上早期的农民军首领,只不过阴差阳错之下,被延安知府张辇察觉到了端倪所在,故而提前发动了叛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张辇甚至算是立了一功,毕竟由王嘉胤所率领的义军不过在延安府逞凶了半月有余就被率军赶到的孙传庭轻易剿灭。

    一念至此,朱由校的面上也是浮现了一抹满意之色,这孙传庭果然不愧"大明脊梁"之称,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就是拉出了一支战力如此彪悍的"秦军"。

    要知道,当时孙传庭所率领的官兵们是在奔波多日,饥肠辘辘的情况下,几乎毫发无伤的击溃了声势浩大的"义军",极大的震慑了人心,影响深远。

    现如今"秦军"已然初具规模,朱由校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是不是给他们换一个战场?

    似这等精锐部队,却只能留在西北大地,镇压不知还会不会出现的"农民起义"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屈才了。

    辽东那块地方,还一直没有完全解决呢。柯久的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