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吧 - 历史小说 - 明末:重造大顺天在线阅读 - 第157章 皇太极的决断

第157章 皇太极的决断

    当时间来到次日凌晨之际,明军数百门大小火炮齐齐发出怒吼,朝着清军营垒倾泻弹丸,在洪承畴的指挥下,两万两万明军兵分三路,朝着清军营垒展开了猛攻,声势之大,已经超越了前番诸战。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与此同时,在锦州城内的祖大寿听到外面的喊杀声,也连忙率领两千多步骑一同从锦州南门杀出,打算夹击清军。

    面对明军发起的猛攻,多尔衮一边依靠着先前挖掘的壕沟抵挡,另一方面则是派人向刚刚抵达了戚家堡的皇太极请求增援。

    皇太极身穿一身甲胄,脸色隐隐有些青色,他的隐疾复发,此时也不得不强行支撑着病体。

    他望着面前的舆图,重新望了一眼请求增援的众位将领,却淡淡吐出了两个字。

    “不救。”

    不救?

    多铎顿时急眼了,他也顾不得皇太极之威严,跪在地上道:“十四哥还在锦州下苦战,皇上何以见死不救?!”

    不光是多铎有此疑问,其他的满蒙亲贵们也都一脸的疑惑不解,要知道锦州城下可不仅仅只有一个多尔衮,还有皇帝自己的长子豪格,以及至关重要的三万精锐大军,这可是眼下大清绝不能承受的损失。

    面对众人的质疑,皇太极则是用手指轻轻点在了一个地点上。

    笔架山。

    “此战,我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这个地方!”

    笔架山,位于渤海之滨,山有三峰,二低一高,形如笔架。

    此地与其说是陆地,倒不如说是一座海岛,因为它只有一条通往陆地的道路,且这条道路会随着潮汐的涨落而时隐时现,堪称佳景奇观,又被当地人称之为‘天桥’。

    每当落潮之际,海水渐渐向两边退去,天桥便如同一条蜿蜒的蛟龙一般,浮现出来;而一旦涨潮之后,则海水又会重新涌回,将天桥重新隐于海面之下。

    当然,对于皇太极而言,他看重的自然不是这一处奇观,而是因为经过了多番打探和分析之后,他终于可以确定,明军的主要军粮就囤积在笔架山上。

    一旦夺下笔架山,缴获明军的所有军粮,此战则不战而胜。

    众将恍然大悟,就连暴脾气的多铎此时也乖乖退了下去,他们也都是常年打仗的老将,自然能看出这一招的毒辣之处。

    皇太极见众将消停了下来,开始发号施令,“多铎,你率领两万大军,截断松山和杏山之间的道路,决不许明军主力前来支援!”

    “嗻!”

    多铎领命。

    “济尔哈朗,你率领两万大军,袭占高桥,包围杏山,决不许杏山一名明军得以逃脱!”

    “嗻!”

    等命令接连下达之后,针对最为关键的笔架山争夺战,皇太极则是交给了阿济格,由他率领两万人包围塔山,并负责攻下笔架山。

    除此之外,皇太极手中的剩余兵力,则全部投入到包围松山的阵线上,已经再无一兵一卒可以支援锦州城下的清军。

    但是这并非皇太极有意见死不救,而是他已经判定,洪承畴无法突破锦州城下清军的营垒,多尔衮的情况虽然很危险,但是绝不会撑不下去。

    很快,事实证明了皇太极的判断十分准确。

    多尔衮虽然迟迟没有等到援兵的到来,可是他依靠着之前挖掘的壕沟,再加上不输于明军的火炮力量,使得明军的进攻并不顺利,一路上陷入了重重苦战,丢下了一大片尸体,却始终未能突破清军的营垒。

    除此之外,祖大寿本人的配合行动也被清军给堵了回去,压根没办法冒头。

    在这种情况下,洪承畴只能无奈地选择鸣锣收兵,他不可能将所有的精锐都丢在这里,否则后面的仗就更加没法打了。

    不过洪承畴也并没有选择放弃,他认为白天的时候拿不下清军营垒,是因为对方守备森严之故,可如果换到了晚上呢?

    带着这般想法,洪承畴选择鸣金收兵,他好生安抚了众人之后,便决定集中精锐兵力,在夜间对清军营垒进行破袭。

    然而,等到了夜间的时候,还没等洪承畴行动,他很快就得到了一条坏消息。

    清军已经在他之前趁夜出动了,而且一出手就切断了松山与杏山之间的联系,甚至清军一路杀到了海边,算是彻底将松山给孤立了起来!

    与此同时,洪承畴也得知了一条重大消息,那就是皇太极已经御驾亲征,他本人的御营就设立在松、杏之间的小山坡上面。

    从舆图上来看,杏山、高桥、塔山一带属于明军的后路,一旦后路被断之后,松山同锦州也就彻底被孤立起来。

    他立刻派人去请八总兵以及监军张若麒连夜前来帅帐中召开紧急会议,并且也在准备率领大军返身一战。

    然而,还没有等一顿饭的功夫,洪承畴则是又接到了一封急报,这一次的消息更加恶劣,有数千清军骑兵已经袭占高桥,并且包围了杏山。

    得知了这一消息后,洪承畴顿时出了一阵冷汗,他瞬间意识到对方的打算,那就是彻底切断并孤立松山,实现最终的战略合围!

    洪承畴心急如焚,他恨不得马上出兵解围,只是等到八总兵陆续抵达帅帐后,一条最新的坏消息也传了过来,清军已经包围了塔山,并且攻下了笔架山,夺取了所有的军粮.......

    当这条消息送来的时候,时间也才刚刚到晚上一更。

    洪承畴几乎直接瘫坐在了椅子上,他的额头上也都开始冒汗。

    笔架山到底有多么重要,这已经是无需再说的事情,但问题是清军这一连串的动作,已经彻底打乱了明军的节奏,使得明军不得不被动应战,让今夜显得如此漫长。

    等到总兵们得知了这件事后,所有人也都陷入了同样的焦虑与茫然中,有人建议立刻杀出一条血路,直接返回宁远。

    很显然,返回宁远之后,进可攻退可守,不至于陷入松山堡这一处死地。

    洪承畴此时却陷入了犹豫,这一次救援锦州可是奉着皇帝之名,且有监军张若麒在一旁虎视眈眈,倘若此次出击失利而不得不返回宁远,也就彻底宣告了此次解决锦州计划的失败,到时候他的下场如何,恐怕已经能看得到了。

    想到了这里,洪承畴立刻派人去告知张若麒,希望撤回宁远的建议能够得到对方的认同,这样到时候他的责任也会小上很多。

    可是好不容易等到张若麒的回信后,态度却显得有些模糊两可。

    张若麒先是认为明军接连取得胜利,倘若今日继续勇猛作战,取胜应该也不难。不过他又说松山的粮食不足三日使用,如果被困在了松山之后,到时候恐怕就更麻烦,让敌人不但困住了锦州,也困住了松山,因此他最终给出的建议是返回宁远似乎是可行的,但是还是要洪承畴自己拿主意。

    当然,这些都是张若麒的推卸责任的话术罢了。

    选择的压力,依然留在了洪承畴本人的身上。江湖烟雨秀的明末:重造大顺天